牛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集奥聚合大数据引导智慧金融
TUhjnbcbe - 2022/5/6 16:04:00

集奥聚合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吴海斌

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挖掘大数据的价值,金融行业更是如此,大数据可以说为智慧金融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围绕“大数据引导智慧金融”的主题,集奥聚合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吴海斌先生从授信风险、风险*策、精准营销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和大数据对金融的支持。他表示集奥聚合平台致力于从数据能力、数据标签的应用场景等方面助力智慧金融的发展,随着大数据的丰富和开放,金融服务将获得很大的有效性和普惠性。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吴海斌:谢谢主持人!刚才华夏银行的同事把未来银行长什么样子介绍了一下,河北银行又介绍了未来银行应该怎么走,刚才也讲到了未来银行的发展,我就从数据角度讲一下。在讲之前我先讲一下本人的经历,我是02年正式进入银行界,以前不是银行业的,以前在通用电器做消费金融、做信用卡、个贷,交换到丹麦和韩国做信用卡,见到了国内外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发展趋势。回国以后,我又到深发展做信用卡,到渣打银行做数据,所以看来我是在数据和金融这两块结合蛮多的一个人,所以我觉得我对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这块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我个人这样觉得,金融服务将会由于数据的丰富和开放而获得很大的有效性和普惠性。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结合几个场景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就是金融服务的有效性。我是02年第一次回国,我当时办了信用卡,好像是招行,发了22天到我手里,我跟大家分享说不错嘛,一般是一个月以后才拿到,当时这一套核实都是标准动作。之后我办了第二张银行,是14天拿到,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可能是它的流程上做了进步,也可能是某个环节上做了进步。当我今年几个月以前,朋友介绍办张卡,我又办了第五张信用卡,这张卡是五天给我的,我觉得不错,越来越快了,整个效率又提高很多。后来我想,年是不是我可以当天拿到信用卡?我后来跟另外一家信用卡公司的老总聊起这个事的时候,他说这个已经过时了,我现在就可以十秒钟批卡一天给你,我说现在这个技术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十秒钟批张卡,一天放卡给你,是不是真是流程缩减做到的?

在座的有没有银行背景的,我可以说一下一般的审批步骤。首先你申请之后把件拿过来,现在很多银行拿的还是纸质件,后台还有信息录入,花几分钟录入进去,然后验证一下这个信息是否准确。怎么验证呢?匹配你填的名字是不是一致,电话号码是不是准确,身份证是不是够位数,这样又得三五分钟。还有信用查询、其他金融机构看一看这个信用怎么样,很快又得几分钟,然后再排除一些,比如说这个人贷过款,有坏账,排除掉了。风险评分,打一个分数,这个人是不是够好,留下来。这一块,电话核实,打电话问一下这个电话是你的吗?在哪工作?这块又要花5-30分钟,还有因为电话可能打不到,问问题不太好的情况。最后告诉你结果,发卡又得几天,制卡、发卡、送卡等等,这个流程下来以后,如果真的走一遍的话,一小时算快了,而且当天发卡很难做到,除非你的机器当天定制化去做。有些银行是这么做的。

我们想想,刚才这个一小时的流程,我们怎么样能够让它变成几秒钟完成?大家看看这个表格,如果申请过信用卡的都知道,要填基本信息,名字、电话号码、身份证等等,所有信息都要填进去。这就有一个问题了,如果看一遍的话,效率是个问题。通过流程改造可以改造出来吗?改造不了,一定要通过数据帮助你。

看一看你的名字和你的手机号码是不是真实的,你这个查得出来吗?查不出来,你打电话问他说这是你的号码吗?他当然说是了,你发个短信给他验证一下,当然是了,我拿我太太的手机,我收到短信也可以回复你。名字和身份证的匹配很重要,银行一定要查。单位电话一定要核实,为什么大家这么强调电话号码的事情?因为坏账出来以后,找不到人就是因为电话号码不准确,或者他关机,所以电话号码对银行非常重要,一定要查。但如果说一个个核查的话又没有及时性,所以一定要通过数据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拿到合适的数据源,通过系统对接,这些信息匹配下来的话几秒钟就实现了。所以这个几秒钟解决了你一个小时做不完而且做不了的事情,所以为什么数据能够帮助你提高效率和精确性。这是一个场景。

第二个场景,这是银行近期经常见到的一个场景,这个人我给他放卡,特别是在互联网申请产品的时候,信贷包括信用卡。他刚刚毕业一年多的时间,比如说快递行业,他的收入可能不是走卡,是现金收入,从来没有贷过款,整个收入也相对不是特别高,可能就是两三千块钱。这种情况下,在银行里面按照现在的条款是不可能批给你的,首先没有能力查这个人的信息,现金收入没有流水,如果干快递的话,过两天就走了,不稳定,刚毕业没什么积蓄,银行不可能放款。新生代的农民工、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贷款的话,包括拿信用卡是比较不容易的,如果按照常规的银行思维是这样的。

从大数据的角度怎么看这个人呢?他是不是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电话拨通记录,每个月多少电话费,50块钱、块钱,做一个分析。上不上网,都看什么。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人经常参加网络教育,刚毕业,想培训一下,经常看新闻、看小说,看看电影,经常参加一些周边小的旅游,经常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经常参加软件开发方面的交流。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收入低,但是信用是比较好的。你一个月块钱,你贷块钱的卡没什么问题,是不是信用稳定,我看比较稳定,过去5个月经常打电话,没有什么变化,收入不错,还有爱心,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兴趣广泛,健康向上,看看书、看看电影,很正常。这么正常的一个人,我给块钱、00块钱,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从银行的角度来说,要敢于突破,这些人群是我们经常说的叫小白人群,他没有记录的,我们在人行查不到记录,在银行贷款的时候,往往是通过相对相关的人行记录来看的,如果他有什么记录行为觉得不错,我放给他,如果没有记录的话,银行信息基本为零。如果你提供的信息是假的,他就不敢放给你,他如果不查不知道真假,像这种信息他根本不知道,没法判断,所以就拒掉,因为银行的大方向还是以安全为主,所以这些人就放掉了。但如果说我们给他这种信息在里面的话,银行可以考虑一下我网上申请信用卡如果10%、20%的手续,80%的人走掉了,这些信息是不是帮助把这80%里面再留下来30%呢?这样的话,你的效率就有了极大的提升。这是目前在互联网做消费信贷信用卡很典型的例子。

第三,我们银行现在看的客户数据可以说是片面的,我每次想做很多东西,但是我发现这个客户在我银行里就是一张借记卡,没别的东西,对我来说,这个人就一百块钱活存,还好,他有两年定期,其他地方是空白,这个人对我银行来说是什么价值呢?我会定义他是低价客户,交易不活跃,对我银行的收入来说,是比较好的,所以我可以定位他是低价客户。

通过大数据角度来看的话,他经常

1
查看完整版本: 集奥聚合大数据引导智慧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