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杭二中校长叶翠微离任的消息无疑是教育圈里的一枚深水炸弹!
而前不久,杭二中学生一个月内拿下三块国际奥赛金牌的消息刚刚被刷爆。
“我想休息调整一下,顺乎自然规律。”近日,叶翠微在确认离任时首次发声。
叶翠微校长在杭州二中做了17年校长,他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叶大”,是位个性色彩非常鲜明的“明星”校长,圈了无数粉丝,每次开学演讲都会被家长老师争相转发。
真正的好学生都是玩出来的;
让牛老师成就牛校长;
二中人行走在哪里,书就在哪里
……
这些“名言”都出自叶校长之口。而在叶校长任职的17年中,杭二中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屡创新高,哈佛、麻省、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也频频向他的学生抛来橄榄枝。
他是怎样把学生送进世界名校的?他的哪些理念值得家长学生借鉴?
01做家长,切勿迷信“虎妈、狼爸”的教育个案
现在网络上有不少“虎妈”“狼爸”的教育案例,叶校长建议家长不要盲目痴迷个案。
不要把别人的成功案例套在自家孩子身上。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是“指导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然后将这个闪光点放大,指引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以兴趣为目标,释放孩子的天性,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02优秀孩子,往往是“玩”出来的
教育就是应该让孩子玩起来,只有玩起来的教育,孩子才能飞起来。这是基于人的成长的基本事实。
那么,叶校长是怎么谈“玩”的呢?
首先,要玩。
学生要回归自己的天性,我们就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
其次,要玩得高兴。
学生重要的是要玩得高兴,他们要追求的是极致,最终要回到自己。
再次,要玩得转。
学校要做的是怎样更好地基于每一个学生特征,基于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基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基于每一个学生应该怎样走下去,而去探索,去教学,让学生回归到自己的世界中去。
03好学生,都是读出来的
叶校长任杭二中校长期间,无比重视阅读。他认为:阅读首先是有层次的,应该从文艺的阅读,走向经典、哲学和思想的阅读,进而才能达到超越的阅读。
阅读又是分境界的,从感官的享受到对终极问题的探索。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这样的阅读境界呢?
第一个境界,楼外楼境界,浅层次的阅读,满足最基本感官需求。
第二个境界,山外山,这是有点超然的,登高望远。有了山外山,很多人开始寻找天外天,这个时候山还是那座山,天还是那个天,但是到了这个层次,要用一种哲学的眼光去看待。
还有一层就是人外人。一个有阅读感觉的人,就要进入到有思想、有阅历、有深度的阅读,要回归人的终极问题。
最后是圣外圣。因为阅读而厚重,因为厚重而思考,因为思考而行动,因为行动而创造,因为创造而永恒。
04读经典,才能走向成功
阅读很重要,读什么更重要。
学生读书该读什么?
叶翠微说:读经典。
杭二中在读书方面有着自己的行动:凡是二中学生,高中三年至少读60本书,其中包括中国经典《红楼梦》《雷雨》《鲁迅选集》等;
也有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欧也妮·葛朗台》《百年孤独》等;
甚至还有《老人与海》《追风筝的人》等10本英文原著,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治、经济、科学和艺术等多方面。
“有调查显示,中国中学生最喜欢读的10本书中,不少是武侠、玄幻、流行小说。然而,同年龄段的美国学生最喜欢的书却是像《理想国》《利维坦》等这样的经典。起点就不一样。”叶翠微说。
正因为阅读分层次分境界,所以,读不同的书,今后的人生路径也会不同:
比如读流行娱乐小说,多是文艺“小清新”;多读传统经典小说,表明你心智开始成熟;多读史哲类书籍,有可能是成功人士;多读思想类书籍,你绝对是个“人物”;多读自我构建型书目,你将成为真正的自由人或思想者。
“你们中学或今后的大学学习,不是以读了多少本教科书为标志,应该是读了多少本经典为标志。只有读得越多,获得的思想自由、精神解放才越大。”
05学习和兴趣都重要,但要做好组合设计
小学高年级开始,很多家长开始大刀破斧地砍掉孩子的乐器、运动、机器人等等与成绩无关的兴趣班了。
的确,随着孩子的长大,课余时间也大大减少。家长孩子很纠结:到底该放弃自己的兴趣投身学习,还是应该坚持自己想做的事?
“学习和兴趣都重要,但要做好组合设计。”叶翠微的观点是,学业应该放在主打位置,但要提高效率。
比如,别人做一套试卷要一个半小时,你能否用一个小时,并且这一个小时答题的准确率要比较高。这样,腾出来的时间就可以做你感兴趣的事了。如果学习效率没有提高,你又要分心维持兴趣,有可能你玩得越多,自我否定越多。
“所以,很多时候兴趣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好的习惯、好的兴趣能为自己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反过来说,高效的学习又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来源:快微课(i2reads)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中国儿童教育最可悲的事:家长舍不得管,老师不敢管!
*编辑:花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