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检测芯片用的是相同的DNA标记物,通过基因填充而实现。
●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数据表明:通过提高遗传标记物密度带来的可靠性的提升不足3%。
●与其追求标记物密度,不如制定更合理的基因组检测计划,增加经济效益。
前言基因组检测会给每头检测牛带来超过条数据信息,在庞大的数据面前,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牧场主们往往非常困惑!感谢先进的技术及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不断发展,使得基因组检测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拨开。但是仍有部分疑惑尚无答案,比如遗传标记物数量提升了,但是检测的可靠性并没有同步提升。在进入正题之前,再次强调增加芯片的遗传标记物的数量,不会大幅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反,参考数据库的增加却能提高基因组预期传递力(gPTA)的可靠性。gPTA的可靠性越高,则代表与其真实遗传潜力的一致性也越高。gPTA可靠性综合了系谱、生产及遗传的信息,它的可靠性越高,牧场主由此而做的决策越准确,进而给牧场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高。目前商业牧场使用的芯片可以归纳为2类:
?低密度芯片:主要产品包括:3K(撤市),LD(6K),GGP1(撤市),GGP2。
?中高密度芯片:主要产品包括:50K,GGP-HD及ZMD硕腾犊码。(中高密度芯片之间可靠性无差别)图1:不同密度芯片的可靠性比较
通过图1,我们也得到这样的结论:
?gPTA的可靠性也依赖于系谱及表型数据的准确性。系谱可靠性越高,其gPTA的可靠性也越高。
?通过系谱估计育种值的可靠性在30%左右,不同密度芯片之间的gPTA的可靠性差异很小。
硕腾犊码比LD,GGP及GP2的可靠性分别高出0.87,0.23及0.31个百分点。
中高密度芯片之间可靠性的小差异,不会给牧场带来明显的价值影响。
这个结果也得到美国农业部(USDA)官方近期发表的文章的印证,文章也主要表达了“增加芯片的遗传标记物带来的可靠性的提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2~3个百分点)”的主题思想。图2比较了不同密度芯片(SNP位点数量分别是60K,85K及K)对产奶量(蓝色),乳蛋白(紫色)及乳脂(灰色)三种性状育种值的可靠性的影响。以产奶量为例,芯片密度为60K的可靠性为70.8%;芯片密度为K的可靠性为70.7%。结论是密度增加并不会带来可靠性的增加。
图2:不同芯片(SNP标记物数量不同)
对于产奶量,乳蛋白及乳脂性状的影响
中密度芯片可以通过基因填充而达到跟高密度芯片一样的可靠性。基因填充过程类似人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当大脑已知一个单词APPLE时,只需要接收到AP_LE就可以自动“脑补”出实际完整的单词。低密度芯片基因填充的原理也是如此,更多数量的遗传标记物是通过基因填充来满足,高密度芯片中性状核心位点的数量并没有增加,这也解释了为何60K,85K,K芯片检测性状的可靠性并无差别。高密度芯片的SNP核心位点数量并没有增加,而是通过基因填充后达到SNP位点数量的剧增,但可靠性的提升不足3%。基因组检测,只有一点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