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战赚了30亿美元,恐怖的李想
TUhjnbcbe - 2020/12/26 21:43:00
约惠白癜风医院献礼 http://pf.39.net/xwdt/171020/5777822.html

?

?截止年8月9日理想汽车市值亿美元,李想占股21.3%,身价30亿美元。年6月17日,一条来自“晚点LatePost”的独家消息,在互联网圈和汽车圈引起震荡。王兴和美团,将带头向理想汽车投资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其中美团旗下的龙珠资本出资万美元,王兴个人出资2.85亿美元。除王兴外,经纬中国、首刚基金、蓝驰创投、今日头条也将跟投,其中今日头条跟投金额为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滴滴早就已经和理想汽车合作。至此,中国互联网新兴三巨头TMD(头条、美团、滴滴)已经在理想汽车聚齐。张一鸣、王兴、程维,三人同时为一个人站台,这还是第一次。他们共同看好的这个人,名叫李想,年出生于石家庄,在乡下由姥姥带大,18岁放弃高考创业,至今已经20年。作为一名没上过大学的高中生,李想的人生之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他的理想,为什么能打动这些人?1年10月,李想出生于石家庄。由于爸妈参加高考,同时考上中国戏曲学院,8个月大的小李想,被姥姥带回沧州乡下抚育,一直到7岁上小学,才回到石家庄。初中一年级时,学校开了一学期的电脑课。李想第一次接触到APPLEII型电脑。这款由乔布斯于年打造的传奇产品,虽然已经非常古老,但是对李想而言,却是一个极大的震撼。从此,他就爱上了电脑。苹果公司APPLEII电脑/图源:驱动之家当时,李想的爸爸是剧团导演,妈妈是学校老师,家庭并不富裕。李想还记得,阳台的窗户玻璃破了,都没钱换新的,每到下雨天,他和妈妈都要拿着盆往外舀水。买不起电脑,李想只好把全部热情,都投入到电脑书籍和杂志上。他几乎花光了所有零花钱,跑遍整个石家庄,买遍了所有能找到的有关书和杂志。高一时,家里情况好转了。在爸爸的支持下,李想终于拥有了一台梦寐以求的电脑。这台电脑花了块钱,用去了爸爸几个月的工资。90年代流行的奔腾型电脑/图源:数码之家李想的多年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买电脑时,他到电脑城,对所有配件如数家珍。当时,配置电脑的行情是一台能赚一两千块。李想对老板说,每样东西进价我全部一清二楚,我加元给你赚,你卖给我得了。老板从未见过如此内行的人,只好只赚块钱把电脑卖给了李想。结果到试用的时候李想露了馅,他只会纸上谈兵,却连鼠标都没有用过,还以为要想让光标往左走,就需要点左键,想让光标往上走,就需要把鼠标提起来,大大地丢了一回脸。有了电脑的李想,如鱼得水,他终于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了。甚至上课时,他都在想着电脑的事情。有一回,老师在上面讲课,李想就在下面写自己的装机心得,写了多字。李想把稿子寄给了《电脑商情报》。两周后,李想接到电话,他的稿子被采用了,整版刊出,稿费元。文章登上报纸,并且得到元的奖励,对一个高中学生来说,喜悦可想而知。从此以后,李想开始大量写稿,他的文章不断在《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等主要IT媒体刊出。由于文章质量高,在普遍60元/千字的行情下,李想能拿到元/千字的顶级稿酬。到了年,互联网在国内开始兴起,李想看到很多人建立了个人网站,也心痒痒,就自己建了一个,名叫“显卡之家”,专门发自己写的关于电脑显卡的文章。已经是高三学生的李想,学业繁重。为了做好网站,李想早上4点半就起来上网查资料,5点多就写好文章,在上学前更新网站。下午一放学,就跑到电脑城去熟悉的商家那里借用最新的产品拿回家测评,每天花在网站上六七个小时。由于文章质量高、更新勤,李想的网站很快引来了每天一万多的流量。这时,广告商也找上来了。李想按照每万次曝光10元的报价收费,很快就做到了一个月收入2万。到高考前,李想已经通过卖广告赚了10万元。此时,高考在即,李想本来也没花太多时间在学习上。他和爸妈说,不想高考了。爸妈本来也都一直比较尊重他的选择,加上李想一个月赚的钱,是他俩加起来半年的工资总额,于是也没怎么反对。就这样,高中生李想放弃了高考,走上一条与同学截然不同的道路。2年,李想放弃高考,开始全心创业。开始前,李想分析了自己的情况,认为自己虽然比较懂硬件,但对互联网技术完全不懂,需要找人一起合伙。当时石家庄还有另外一家个人网站也做得不错,站主名叫樊铮。由于是同行,俩人此前也打过交道。樊铮刚刚从河北科技大学毕业,在深圳打工。李想说想和他一起创业,樊铮同意了,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回到石家庄。两个网站合并,成立新公司,李想为主,占股60%,樊铮为辅,占40%。两人租下办公室,还在办公室里安放了上下床,办公睡觉都在那里。这一年,李想18岁,樊铮22岁,两个年轻人豪情万丈,誓要把显卡之家做成一家伟大的企业。很快到了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了。原来抢着来送钱的广告商,一个个都不见了踪影。李想和樊铮每天守着显卡之家,大眼瞪小眼,一筹莫展。这个冬天,很寒冷。不过,春天很快就会到来。早在年时,18岁的李想去北京参加《计算机世界》组织的DIY大赛。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李想是去当评委而不是选手。作为《计算机世界》顶级写手,李想已经有资格被人称为“李老师”了。“李老师”作为评委,晚上被人拉去参加一个饭局,认识了一位比自己大4岁的江苏哥们儿。哥们儿名叫邵震,与李想很聊得来,互相留了电话。年冬天,邵震去石家庄见女网友,顺便见李想(在我向邵震求证此事时,邵震坚决否认,一口咬定说绝无女网友之事,他此行唯一目的就是见李想)。李想在办公室接待邵震。两人切完几盘《雷神之锤3》游戏后,躺在上下铺,听着许巍的《那一年》,聊了一通宵。??邵震说,干脆我加入你们好了。我在北京开拓市场。一个月发工资就行。李想不说话了。没了广告收入,元工资,他哪开得起。邵震又接着说,这钱不用你们出,我自己挣。你只要给我印盒名片就行,我去跑业务,工资从赚的钱里面开支。李想一听,有这等好事,岂有不答应之理!于是,邵震成为公司第三名合伙人。在邵震的建议下,公司由“显卡之家”,改名为pcpop,中文名“泡泡网”。年春节假期过后,李想给邵震印好名片,邵震就开始在北京开拓市场了。邵震自认为是一个很害羞的人,但是,做起销售来,却是一把好手。他很快就从联想那里拿到了第一笔生意,赚了块钱,不仅给自己发了工资,还给团队租好了房子。然后,邵震又跑到华旗资讯(就是做“爱国者”的公司),用卖广告位的方式,换来了三台电脑。有了这个基础,李想也拍马进京了,樊铮继续留守石家庄,两线作战。李想是研究硬件出身,樊铮是学计算机出身,两人毫无管理和销售经验。有了邵震的加入,这个小小的公司,才算是真正的创业。可以说,邵震的加入,是泡泡网后来发展起来的重要基础。几年以后在“第一财经”的电视节目《财富人生》中,李想对这一段经历饱含深情,对邵震充满感激。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几年以后,这段如此美好的关系,会以一种无比惆怅的方式结局。邵震/图源:卡车之家3显卡之家改名为泡泡网之后,业务范围也从显卡拓展为所有电脑硬件的测评。随着互联网泡沫影响的逐渐淡去,中国个人电脑时代来临,泡泡网走出了最初的困境,开始飞速发展。年,22岁的李想,兜里刚刚有了点钱,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车:POLO1.4MT。当时的他绝不会想到,以后几年里,他还会买几十台不同的车,每一台价格都是POLO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更不知道以后一辈子,他会和汽车结下不解之缘。这一年,泡泡网的广告收入不断增长,从上年的50万涨到近万,一切都非常美好。李想对自己的能力绝对自信,在公司说一不二。但同时,他又极度内向,喜欢埋头做事,不喜欢和人沟通。如果因为工作问题不得不与人沟通,哪怕在同一办公室,他也喜欢用QQ通知。泡泡网员工开的工资,普遍是两三千元,李想自己只领1元。他从未想过这个薪资水平是高还是低。这种管理风格酿成了泡泡网第一次大危机。那一天,李想走进办公室,看到桌子上一摞辞职信,要辞职的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一半,其中很多是至关重要的编辑,占了全部编辑人数的70%。李想一个个打电话过去问,为什么?没人和他说实话。由于大部分编辑都跑了,网站几乎瘫痪,外界都认为,泡泡网完蛋了。李想和邵震疯狂地招新人,手把手地带,一个星期后,把局势稳定了下来,网站又开始正常运行了。危机过后,李想深刻反思。他认为发生这事不能怪员工,责任完全在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沟通不够。李想认为,由于自己长期和电脑打交道,没有学会和人沟通,既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传递给团队,也不知道别人究竟是怎么想,怎么感受,导致出现这个局面。从那以后,李想开始改变。作为一个“非常非常内向、甚至有点自闭的人”(李想自己的评价),他删掉了QQ,强迫自己离开电脑,学会与人面对面沟通。刚开始非常别扭。但为了事业,李想咬着牙,想尽各种办法练习,慢慢才习惯。此事以后,泡泡网的管理上了一个台阶。留下来的人,能力提高很快,也很稳定,由于对公司战略理解透彻,执行力也很强。泡泡网很快增长到了全国第三,它的前面,只剩下两家巨头:太平洋电脑网(PConline)和中关村在线(ZOL)。它们仨,是80后当年买电脑时,一定会上去看的网站。在互联网时代,当第三是一个很难受的事情,绝大部分领域,第三的公司都会灭亡。泡泡网到第三之后,李想评估认为,要超越太平洋电脑网和中关村在线,几乎不可能了。如果在一个行业里做不到第一,他情愿不做。李想开始考察其他行业。筛选一圈之后,剩下房地产、旅游和汽车三个行业。李想分析,房地产网站需要在全国各地建立分站,旅游网站需要强大的客服中心,这两个都不适合他。而反观汽车类的网站,当时市场上就没有一个能打的,各种功能和页面,做得非常垃圾。李想决定,就做这个了。从04年起,他们开始筹备建立一个汽车类的网站,名叫“汽车时尚”。年,新网站上线了。在邵震的提议下,名字改为大气的“汽车之家”,英文名为Autohome。汽车之家的问世,在市场上犹如一头恶狼突入了羊群,改变了整个生态。李想主要用了三招来打市场:勤发文、快发稿、跑现场。(一)勤发文当时,市面上的汽车网站,大多是正常作息,晚上和周末基本上不更新。而晚上和周末,是潜在买车用户浏览网站的高峰。李想要求团队每晚8点更新内容,周六周日也持续更新。购车用户晚上和周末浏览帖子,发现其他网站基本上没有新东西,只有汽车之家总有惊喜,一下子记住了这个网站。(二)快发稿汽车之家有点知名度后,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有什么活动,也会邀请他们参加了。一般的新车发布,其他网站会在一周后出测评稿件,而李想要求团队当天必须出稿。这一招不仅让汽车之家团队苦不堪言,也让同行怨声载道,抱团反对汽车之家。但是网站的用户却非常开心。(三)跑现场李想说那时的汽车网站很垃圾,不是没有缘由的,当时大部分网站都热衷于用商家的图或P图,有的连轮毂尺寸都P得非常离谱。李想要求所有编辑都要到4S店去现场拍照,按照标准拍够每个角度,然后回来发原图。就这几招,让汽车之家的用户数噌噌往上涨,很快就在业界崭露头角。但是,用户数扩大以后,压力也随之而来。首先是管理的压力。汽车之家做大后,从泡泡网分家出来,人数也很快增长到30多人,李想一个人管理两个公司,感到力不从心。其次是资金的压力。用户量上来后,服务器、带宽、人员的成本都急剧上升,虽然汽车之家已经开始有广告收入,但是始终捉襟见肘。压力之下,李想焦头烂额,认识到自己的管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希望招一个得力的CEO。于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一个经典的人才招揽案例,开始上演了。一位叫*明明的投资人朋友,给李想介绍了自己的高中同学。这位同学名叫秦致。这一年,李想26岁,秦致37岁。李想毕业于石家庄第四十中学,秦致毕业于宇宙著名高中:北京四中;李想没读过大学,秦致本科清华,硕士哈佛商学院;李想没在大公司待过,秦致曾经就职于IBM和麦肯锡。秦致辞去麦肯锡工作回国后,先是在蔡文胜的网站担任COO,促成被谷歌收购,秦致也开始找下家。对于李想而言,秦致自然是上天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问题的关键,在于秦致是否愿意来。投资人薛蛮子起了关键作用。他是网站和汽车之家共同的投资人,对李想和秦致都非常熟悉,虽然认为这两人“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极力撮合两人在一起。他认为李想“是一个奇人、神人”。就这样,秦致和李想开始谈。他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股权要求。李想带着这个要求回去与汽车之家董事会商量,却遭到了董事会的否决。董事会给出的股权比例,远远达不到秦致的期望。事情眼看要*。李想说:秦致一定要来。股权不足的部分,从我个人股份里转让给他。就这样,李想这只癞蛤蟆,把秦致这只白天鹅追到了手。这是一个无比英明的决策。秦致来了之后,汽车之家的经营和管理鸟枪换炮,很快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秦致的工号是38,但由于汽车之家前期人员流动较大,实际上只有20来人。秦致被任命为总裁。天天领着大家读《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并大刀阔斧地改革机构,推进市场营销。汽车之家开始了火箭般地上涨,到第二年,用户数已经上升为全国第一。营业收入也翻了好几倍。但是,资金的问题,越发凸显了。汽车之家成立之初,曾经找过融资。李想找了著名投资机构IDG,却被IDG当时的投资合伙人周鸿祎嘲讽了一通。周鸿祎认为,你们几个小屁孩,搞泡泡网这么些年,只做到了行业第三,现在却说要把汽车之家做到第一,谁信?周鸿祎在错过王兴的校内网项目后,又错过了李想的汽车之家。这位红衣教主,看创业者的眼光,可能确实不咋地。后来,李想找到了薛蛮子。正好有几个泡泡网的股东想转让12%的股份,要价万美元。薛蛮子比较看好这个项目,就同意投资这笔钱,但是要求要15%的股份。李想和樊铮一起凑了3%的股份,送给薛蛮子,促成了这笔交易。这点融资,对做一个烧钱的网站而言,完全是杯水车薪。所以汽车之家初期,全靠泡泡网的利润在养。后来汽车之家越做越大,泡泡网小马拉大车,完全拉不动了,加上泡泡网一帮人想让泡泡网上市,汽车之家就从泡泡网分家,自己养自己。到了年,汽车之家已经成为行业第一,资金的需求量巨大。而恰在此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国的资金空前收紧。李想找遍了所有能找的渠道,都没能找到救命的资金。现金流几乎断裂,公司眼看撑不下去了。而比缺少资金更严重的,是由此带来的团队信任危机。李想总是倾向于乐观估计事情,和投资人谈的时候,他总以为能谈成,回到公司就和团队说,搞定了,放心。结果后面投资却没有到位。如此几次,大家都觉得李想只会空口放嘴炮。邵震和一些小股东对李想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李想作为公司第一负责人,融资是他的当然责任。李想融不到资,是公司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这是李想能力不行。邵震等要求对公司管理层进行“优化”。言下之意,李想要为公司困境负责,引咎辞职。在关键的一次董事会上,薛蛮子参加。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白发白须的薛蛮子拍着桌子大骂:“你们这是在谋反!”最终会议不欢而散,罢免的提议没有通过。不久,曾经只手打出北京市场,把李想从石家庄带到北京的邵震,黯然离去。这场风波,是李想人生中最深的痛。很多年之后,他都还耿耿于怀。不过,几年以后,李想和邵震还是重归于好。据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战赚了30亿美元,恐怖的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