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到来,
预示着秋天即将过渡到冬天。
都说冬天是进补的最佳时节,
而今天要说说与“补”相对的“泻”。
“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致偏胜之害也。”(《本草纲目》)
因此,膏方进补,
欲“泽”之,必先“泻”之!
泽泻来源于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我们日常食用的慈姑,跟泽泻是来源于同一科,因此在外形和功能上都有些类似。
泽泻,又名水泻,禹孙。大禹是治水的能人,而泽泻直接以大禹的孙子为名,可见其对水的治理能力之强。
《别录》曰:泽泻生汝南池泽。五月采叶,八月采根,九月采实,阴干。
不
同
部
位
叶
咸,平,无*。
大风,乳汁不出,产难,强阴气。久服轻身。
实
甘,平,无*。
风痹消渴,益肾气,强阴,补不足,除邪湿。久服面生光,令人无子。
中药·泽泻
《神农本草经》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主产福建、四川、江西等地。
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粗皮,以水润透切片,晒干。麸炒或盐水炒用。
甘,寒。归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
1.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本品淡渗,其利水作用较强,治疗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常和茯苓、猪苓、桂枝配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泽泻能利小便而实大便,治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与厚朴、苍术、陈皮配用,如胃苓汤(《丹溪心法》);
本品泻水湿,行痰饮,常治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头目昏眩,配白术同用,如泽泻汤(《金匮要略》)。
2.淋证,遗精
本品性寒,既能清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虚火,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
故用治湿热淋证,常与木通、车前子等药同用;对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潮热,则与熟地*、山茱萸、牡丹皮同用,如六味地*丸(《小儿药证直诀》)。
煎服,5-10g。
选购保存
以个大、质坚、色*白、粉性足者为佳。商品中以福建、江西产者称“建泽泻”,个大、圆形而光滑;四川、云南、贵州产者称“川泽泻”,个较小、皮较粗糙。
泽泻·药膳
一
泽泻茯苓鸡
母鸡1只,泽泻、茯苓各60克,料酒适量。
母鸡宰杀,处理干净后沥干备用;泽泻、茯苓洗净,与料酒一同放人鸡腹中。将鸡置于容器中,放在笼屉内大火蒸约3-4小时,出锅后拣去泽泻、茯苓即可。
本菜有祛湿利尿、消肿补虚之功效。尤其适用于小便不利、久病体虚者服用。
二
双耳泽泻粥
小米克,木耳20克,银耳20克,女贞子、泽泻各15克,红糖适量。
木耳、银耳用水泡发后洗净,撕成小片,待用。女贞子、泽泻水煎取汁,小米淘洗后煮沸,加入木耳、银耳煮沸,改小火煮至成粥,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活血通脉。
三
泽菇木耳汤
泽泻15克,香菇克,黑木耳50克,姜5克,葱、料酒各10克,精盐、鸡精各2克,鸡油20克。
将泽泻碾成粉;香菇洗净,切成薄片;黑木耳泡发后去蒂,撕成瓣状;姜切片,葱切段。将泽泻、香菇、黑木耳、姜、葱、料酒同放锅内,加水毫升,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煮30分钟,加入精盐、鸡精、鸡油即成。
渗湿利水,开胃止血,祛脂减肥。
图、文
宣传处
图片
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
王丽君
责任编辑
许士明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