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腾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有多少只手托起菜价
TUhjnbcbe - 2020/7/23 14:07:00
中药清热解*治白癜风

有多少只“手”托起菜价?_水果蔬菜专题_产业经济


城乡蔬菜产销“倒流”


昔日菜农纷纷“转业”


在巴州区恩阳镇文昌宫市场做蔬菜生意的刘清华,是恩阳麻石七村七组人,她所在的村早在十几年前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蔬菜村,村民大都以种菜为“主业”,生产的冬瓜、南瓜、茄子、辣椒、豆角、大三白、豇豆等主要供应恩阳镇和巴州城区市场。


据麻石七村村民讲,村里蔬菜发展兴盛时期种菜人数高达300人,但近年来由于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现在村里务农的90%以上是老年人,种点菜自己吃,实在吃不完才拿到市场上卖。以前每天要从村里运3—4车蔬菜到恩阳市场去卖,而现在的境况是三、四天也拉不到一车菜,每户人靠种植蔬菜的收入就“少得不用说了”。


刘清华是众多“转业”菜农的典型代表。她以前主要收入靠种菜到市场上来卖,如今在恩阳镇文昌宫市场租了摊位,从巴城城西市场批发蔬菜运到恩阳来卖,采取薄利多销、多中取利策略,略有赚头,基本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问刘清华为啥不种菜了,刘清华说:“近几年人工工资增加、化肥价格高、种菜成本高,现在种菜不划算了,没有多少赚头……。”


走访恩阳镇麻石垭村一组冯清芳等农民得知,现在不少农民不种商品菜,市场供应减少,这也是农村集贸市场供需失衡、菜价高涨的主要原因。麻石今年产菜少,除了雨水多是一个主要原因外,也跟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化肥价格高、人工工资高有关。据了解,全市象麻石这样渐渐不种菜或产菜少的蔬菜基地不在少数。


巴州区蔬菜管理办公室主任、高级农艺师何开*说:“大量留守老人到乡镇租房带孙子上学读书,以前吃自己种的菜不花钱,现在不种菜反而吃商品菜。蔬菜过去由农村流入城市和乡镇,现在是从城市流入农村,蔬菜产销的“倒流”,在一定意义上抬高了菜价,这种情况令人忧思。”


流通环节太多


成本转嫁抬高菜价


柯均方是一个残疾人,在恩阳文昌宫菜市租了两个小门市做活禽生意,他对说:“这个农贸市场是承包给了私人的,对在市场里做生意的人都要收费。尽管我是残疾人,但市场管理者依然收取了120元的清洁费,没有出具任何收据。他们收的这个钱我们肯定要计入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在旁边做生意的陈定财说:“无论是当场天还是冷场天,市场管理者每天都要收取卖菜农民或商贩0.5元、0.8元、2元、4元不等的市场清洁费或者称市场管理费”。


在采访中了解到,文昌宫市场在收费,恩阳魁字湾农贸市场的固定摊位也收取商贩300—2000元不等租金和一定清洁费,对于流动摊位则是按照1元/天收取费用。据调查的资料显示,四县区城乡农贸市场基本上是收费市场,卖菜者把这些收费通过蔬菜销售流通环节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变相抬高了菜价。


走访得知,运销环节太多也使菜价上涨。据了解,巴中市场上出现的反季节蔬菜大都从成都、西安、汉中等蔬菜种植基地运过来的。目前,巴中市城西市场是我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有近20家专门经营外地蔬菜,其中至少有7家批发商拥有2至3辆载重为5吨以上的货车,常年在外地拉菜。


在巴城城西蔬菜批发市场看到,蔬菜种类齐全,应季、反季节蔬菜应有尽有,巴城、周边县城、乡镇的“菜贩子”大都在城西市场批发蔬菜。据蔬菜贩运大户陈义林介绍,蔬菜从外地运回来,就直接批发给“菜贩子”。在流通环节中,陈义林属于第一道“贩子”,二道“贩子”再把蔬菜批发给巴城市场上的蔬菜摊点和乡镇,甚至再批发给乡镇的菜摊子,这就出现三道、四道“贩子”情况,层层都要有利润。蔬菜运销环节太多,运输成本增大,多次“转销”,使菜价抬高了。陈义林介绍,本地蔬菜品种少、卖相差、质量不能保证,没有规模,没有产业,许多农民不再种菜卖,市场上供应总体趋于半饱和状态。


一位姓朱的“菜贩子”对说:“我们一般不卖应季的本地菜,尽管农民的菜便宜,但没多少‘看相’,种类不齐全,不好卖。”他表示,尽管本地菜也有一定的市场,但无论是“卖相”、品种还是利润上始终无法与外地菜相比。


蔬菜市场供需失衡


每年缺口15万吨左右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菜篮子”产品总量供需矛盾相当突出,春淡、伏淡、秋淡季节,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作为农业大市面临着蔬菜贵、蔬菜缺的境况。


巴中市农业局局长叶明生介绍,全市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超过90万亩,产量110万吨,产值近12亿元,其中绝大多数属于低档次的饲料型蔬菜,商品率仅占到10%左右。近两年,发展优质蔬菜种植基地2.5万亩(复种9.6万亩),现有蔬菜专业村60个,产量16.5万吨,产值4.6亿元。全市县城、乡镇年需求商品蔬菜40万吨左右,本市商品蔬菜从两年前的10万吨,提高到现在年产出25万吨,自给自足率由两年前的 40%提高到现在的 62.5%,但依然存在15万吨的蔬菜缺口,主要是季节性缺菜,需要“进口”。


巴中市农业局专家分析了我市蔬菜涨价的原因:一是城镇蔬菜供需失衡,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建设加快造成城郊专业商品菜地被挤占,面积减少,新的商品蔬菜基地没有正式建立起来,蔬菜供求矛盾突出。二是生产技术落后,种植模式单一,效益低下。目前,全市商品蔬菜生产基本上属于自发生产,基本沿用传统方式种植,季节性强,品种单一,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力,生产的优质蔬菜、精细菜、时鲜菜、反季节菜的比重低。三是产销脱节,市场供给处于自发状态,农户生产缺乏市场信息引导,缺乏商品经营带动,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农户种植蔬菜主要是自给自足,规模小、品种杂、档次低、效益差、商品量小;四是运销大户大量贩入外地蔬菜,导致生产与销售脱节,在一定程度制约本地专业化基地的扩大,制约蔬菜产业的发展,市场供应处于无序自发状态。据了解,目前就巴城而言,全年蔬菜消费缺口也有10多万吨。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多少只手托起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