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月山镇的“三点三”小吃街,名字别具一格。每到下午三点三十分,这里便汇聚了众多品尝下午茶的食客。这条深宁西路上的街巷,虽不长,却因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而名声远扬。随着下午时光的推移,街上的店铺纷纷开业,各种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焖煮的肉类香气四溢,烘焙糕点的麦香诱人,调兑的奶茶醇厚回甘,切割水果的清香扑鼻。店主们忙碌的身影与熙攘的食客共同营造出一派热闹非凡的市井景象。“三点三”小吃街,不仅是一条充满美食诱惑的街道,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个独特的街名,源于香港的经济腾飞时期。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香港经济的迅猛发展,那些辛勤耕耘在码头、建筑等行业的体力劳动者们深知“吃饱有力”的道理。午后三点三十分,他们纷纷享用下午茶来补充能量。久而久之,这一传统在香港蔚然成风,并逐渐影响到周边地区,开平便是其中之一。据当地居民许伯介绍,这条街最初仅有数家餐饮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食客涌入,店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终形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三点三”小吃街。月山“三点三”小吃街,不仅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更是老人们休闲时光的绝佳去处。在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上,有一家始创于年的老牌牛杂店——月山王萍牛杂,被誉为“排队王”,更是街上的“元老级”店铺。每天下午1点,牛杂店的营业序幕拉开,而到了3点15分,便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客流高峰。尽管营业时间持续至下午6点,但每日准备的牛杂往往在下午5点就已售罄。月山王萍牛杂店门前,顾客们排起了长龙,等待着品尝这家被誉为“排队王”的老牌店铺的美味。这里的牛杂,每一口都充满了广东特色,弹牙的肉质、爽脆的口感,加上白胡椒粉的提鲜,让人回味无穷。而萝卜和莲藕的软烂与鲜香,再蘸上广式辣椒酱,更是让人食欲大增,味蕾狂欢。洒上白胡椒粉的牛杂,别有一番独特风味。每天,店家都会新鲜现煮牛杂和蔬菜,而白胡椒粉则是萍姐亲手研磨的。她对白胡椒粉的喜爱,正是这家店铺独特风味诞生的原因。“许多客人特地来到这条街,只为品尝我家的牛杂。有的顾客从小学时代一直支持到女儿上小学,还有的乡亲在旅美20年后回乡,特意来品尝这份家乡味道。”这家牛杂店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江门人充满活力的创业精神,更见证了萍姐对美食的执着与热爱。从最初家公宰牛、卖牛肉,到萍姐在下午有空时外出卖牛杂,再到如今成为小吃街上的老牌店铺,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努力。而正因为这份坚持与品质,才让这家店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屹立了20多年不倒。
此外,开业十多年的美润面包店也是街上的另一大人气店铺。每到下午时分,萨其马、菠萝包、葡挞等下午茶美食便陆续出炉,空气中弥漫着淀粉熟化和美拉德反应的诱人香气。而斑斓糕、钵仔糕等传统糕点更是开平人心中那份甜蜜记忆的完美诠释。美润面包店深受市民与游客的喜爱。其招牌产品——菠萝包,以3元的价格吸引着众多食客。这款面包绵软可口,表皮酥脆,往往一出炉便被抢购一空。值得一提的是,美润面包店的菠萝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香港菠萝包,而是融入了独特的菠萝馅料,这种别具一格的风味赢得了众多食客的青睐。据面包店负责人梁永幸介绍,月山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县市及外市游客前来十分便捷,生意兴旺时,一个下午便能售出至个菠萝包。在月山镇的“三点三”小吃街,除了诱人的牛杂和面包,还有众多传统美食等你来尝。例如,开平特色的网油糯米鸡,其糯米饭包裹着冬菇、鸡蛋和肉馅,外皮则是猪网油,既糯香又肉香,却毫不油腻。还有形似开平地区传统竹编鸡笼的咸鸡笼,以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搓成的面团包裹店家特制的咸馅料,经过热油慢火炸制,口感松脆、咸香四溢。此外,还有柠檬茶、奶茶等各式茶饮,冰凉清爽,为这道美食之旅增添了一抹茶饮之城的独特韵味。传统糕点琳琅满目。月山镇“三点三”小吃街,这条承载着开平人深厚情怀与美好回忆的小吃街,已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其经久不衰的秘诀,不仅在于开平人善于平衡工作与生活,更在于这里汇聚了众多美食店铺,提供着既实惠又美味的食物。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或许在于,这条街承载了当地居民的奋斗历程、青春记忆以及无数欢乐时光。近些年,随着江门文旅的持续走红,月山镇“三点三”小吃街逐渐为大众所熟知,吸引了无数来自天南地北的食客前来探访。这片热闹非凡、充满着腾腾热气和诱人香气的街市,已然成为众多游客在江门留下的难忘回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