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淮南日报
做一个不被大风吹倒的人
熊代厚
今天看到著名作家莫言的一个视频,深深地打动着我。
在莫言还是一个孩童的时候,有天推着板车,跟爷爷去荒草垫子里割草。归途中天生异象,一道飞速旋转的黑色圆柱,夹杂着雷鸣般的轰隆声向他们袭来。
莫言惊问爷爷:“那是什么?”
爷爷回答:“是风,孩子。”
爷爷的口气,平静如往常,但让小莫言没有想到的是,风越来越大,越来越猛,他们车上的草,很快被扬到天上去。
年幼的莫言,紧紧抓住两根牛筋草,才没有被吹走。
此时,他抬头看见爷爷,双手正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
爷爷与大风僵持着,对抗着,许久,风渐渐散去,爷爷才慢慢直起腰。
故事里的风,不是大风,已是一种狂风了,但莫言平静地叙述着,从岁月的深处缓缓流来。
在这样的大风里,爷爷没有被大风吹倒,深深地印在小莫言的心中,对他的成长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在他往后的人生中,不论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只要想到在风中屹立不倒的爷爷,他便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谁的生命历程中没有遇到过“大风”呢?当我们遇到“大风”时怎么办呢?
记得读高三的那一年,身体突然不行了,每天头晕得很,一点力气都没有。白天上课时,脑袋里像开着火车,而到了晚上,整夜睡不着觉,人消瘦得很厉害。
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毛病,吃了不少的药,从中药到西药,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一场“大风”就这样突然来了,把我吹得跌跌撞撞的,吹进一个无底的深渊,眼前一下子黑了起来,失去了方向。
我的班主任伸出温暖的手,在大风中帮我双手紧紧攥着车把,不断地鼓舞我,给我力量,让我能在大风中咬着牙艰难地走着,一直到大风渐渐平息。
大学毕业,我被分到一个非常僻远的乡村初中,由四个村子合办,全校加起来只有几个班级。
学校建在一个高高的小山坡上,四周是连绵的大山,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外面的世界。
我是在一个大城市上学的,当时有着不少绮丽的梦想。很多同学留在了城里,有的至少分到了县城,而我却来到了这样一个大山里的学校,少有人烟。
我再一次感到“大风”袭来,把我吹到了生活的最底层,我踉踉跄跄地跟命运做着挣扎。
学校老师不够,我既教着初三毕业班的语文,还教着初一的历史和初二的政治。学期结束,还有着种种的考核,考得不好,还扣钱。那时,我每个月工资不足百元。
白天疲惫地上完课,晚上只有我和一个食堂烧饭的老人。有时他回去了,空荡的校园里只我一个人,既孤独又害怕。
天冷了,大风呼呼地吹着,窗户纸哗哗作响,我感到彻骨地寒冷。
有好几次,我想辞职,哪怕回老家种地去。
我和父亲说了这个想法,他一直不说话,最后说了句:“种田就天天出太阳?二月的天,你得挽着裤角到冰水里下秧苗,我就是那样得的关节炎!教个书还算苦?”
我一下子惭愧起来,无言以对。
是啊,做哪一件事不辛苦呢?做哪一件事能不劳而获呢?生活里哪里不起大风呢?
当大风吹来的时候,我们要像莫言的爷爷那样认真地面对它,不断地调整自己和大风抗争的姿态,咬着牙坚持下去,做一个不被大风吹倒的人。
从那晚后,我的心安定下来,没有了悲观,没有了怨言,我相信,再大的风也会过去。
正如莫言所言:“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是被自然的大风吹倒的,而是被心里的大风吹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