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来源:西风长史《中国古建筑上的那些脊兽……》
(原创说明: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
大家或许都听过东北话里的一句方言成语——“五脊六兽”,意思是说闲的无聊,很是,有点难受。
但是,严格来讲,“五脊六兽”其实是历史流传下来的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它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老舍的《四世同堂》里曾提到:“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而在东北话里,“五脊六兽”是形容百无聊赖,倍感无聊和难受,难以消磨时光的状态。
山东人又常常说成“五拘六受”或“五拘六束”,意思大抵类同。
而真正要追根溯源的话,这个词语其实起源于古代建筑中,屋顶的屋脊上常常安放着的各种被称为“脊兽”的装饰构件。
起初,这些脊兽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护屋顶的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同时也能对屋顶的连接部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脊兽才逐渐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脊兽有着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排列形式,都有严格限制,而且数量多为单数,神兽越多,建筑级别越高。
以故宫为例,太和殿作为紫禁城中规格最高的宫殿,用了十一只神兽,天下无二。
皇帝居住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只;皇后的寝宫坤宁宫,用七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五只;某些配殿,用三只甚至一只。
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铁钉连接,易燃怕雷,所以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防雷的神兽。
千百年来,那些矗立在故宫屋顶的神兽,成为了防止雨水渗漏和脊松散脱裂的重要琉璃部件,对脊的连接部起着固定、支撑、装饰作用。
清朝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精妙地描绘了飞檐轻盈活泼的姿态:“香亭三间五座,三面飞檐,上铺各色琉璃竹瓦,龙沟凤滴”。
梁思成先生也曾评价说:“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那么,所谓的“五脊六兽”到底指的是哪“五脊”,哪“六兽”呢?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其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呢?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详细地了解分享一下。
五脊: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里,起脊的硬山式、起脊的悬山式和庑殿式建筑有五种脊,分别为正脊、垂脊、戟脊、围脊、角脊。其中最顶上的水平方向的脊为正脊。
六兽:古代中国建筑屋脊上,置放瓦质或陶质的兽形装饰,叫脊兽。除宫殿庙宇外民宅不得安兽。有功名的,由皇帝特批敕建。安兽之脊叫作“仪脊”,以示殊荣。在垂脊上常见的有5个小兽,类型按瓦的形式定。(小兽数量都是单数)第一个是仙人,后面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
《大清会典》有记载,太和殿上这些小跑兽的顺序为:“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屋脊最前端的是骑凤仙人,后面是走兽。通常数量为单数,9为最高(太和殿例外)。
1、骑凤仙人
古建上将骑凤仙人安排在首位,有腾空飞翔、祈愿吉祥意。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的第一块瓦件。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缗王败北后被追兵紧逼,逃到江边,危急中,遇一大鸟。于是,缗王骑上大鸟,渡江而去,化险为夷。
另有传说,这仙人本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
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却又深知他才能有限,因此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
古匠人们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檐角最前端,意思是说,如果再往前爬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2、龙
代表皇权的龙是天下万物的领袖,帝王的化身,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所以将它放在跑兽的第一位,代表尊贵无上的的帝王形象。
唐宋两朝视为祥瑞的象征,明清将之象征帝王,同时具有携水镇火之意。
3、凤
预兆天下太平的凤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是一种“仁鸟“,头似鸡,身似鸟,人眼鳄鱼耳,鹤足老鹰爪。
雄凤雌凰,统称为凤凰,是祥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它的出现预兆天下太平,人们生活幸福美满。
4、狮子
中国古代的狮子形象多是头大尾长,铜头铁额,钩爪巨牙,双耳贴垂,鼻孔向天,目光如电,给人一种声吼如雷,百兽跪拜的感觉。
寓意勇猛威严,在寺院中又有护法之意,寓示佛法威力无穷。在这里,狮子是"猛"、"仁"兼具的瑞兽。
5、天马
汉朝称西域的良马为天马,意为神马。此天马能日行千里,追风逐日,凌空照地,象征着忠勇尊贵。
“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6、海马
海马是各种海兽的通称,也称为“落龙子”,海龙科动物,可入中药。象征忠勇吉祥,逢凶化吉,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它与天马一样,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7、狻猊
传说狻猊是佛祖的坐骑……
剩余37%未读最低0.41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