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实性
大多数一年生和二年生杂草都尽可能多地繁殖种群的个体数量,来适应环境和繁衍种群。许多多年生杂草亦是如此。如野燕麦每株可结实达粒,蒲公英达粒,看麦娘达粒,繁缕达0粒,荠菜达粒,牛筋草则高达粒,杂草结实数量远比作物所结子实量多上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杂草子实并不同时发育成熟,而是连续小断的结实、成熟,并边熟边脱落,因而很难从田中清除。
2.繁殖方式多样性
绝大多数多年生杂草都具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扇秆藤草可以用地下根茎、球状块茎及子实进行繁殖。刺儿菜具有分枝的根状茎,其上生有大量的芽,这些芽可以发育成新的植株;而地上茎又可长出许多头状花序,结出大量的小瘦果,进行有性繁殖。通常杂草的地下繁殖器官,在耕作过程中被切断后,都可各自发育成独立的植株。而许多一年生杂草,虽然主要以产生种子来繁殖,但也能在其营养生长期间,进行营养繁殖。如马唐、波斯婆婆纳,在除草过程中植株被切断后,残茎上会生出不定根,进而发育为新的植株。
3.子实传播方式多样性
杂草常具有适应于散布的特殊结构。如酢浆草、野老鹳草的蒴果在开裂时,会将其中的种子弹射出去。野燕麦的膝曲芒,可以使其子实在麦堆中感应空气中的湿度变化而曲张游动,进而使其在麦堆中均匀散布。许多杂草会借助风、水、动物、交通工具等外力传播。如蒲公英、苦苣菜的瘦果顶端具冠毛,可以在空中随风飘散。茵草子实两侧具有一对不脱落的囊状颖片,可随水流漂散传播。天名精的瘦果表面具有黏性物质,可以黏附在人或动物身体上得以传播。苍耳、鬼针草果实表面的倒钩刺可附着在动物毛皮上进行传播。神草、藜、反枝览、繁缕等的子实被动物吞食后,随粪便排出而传播。豚草果实顶端的硬刺状突起,可以刺在汽车橡胶轮胎上,随轮子转动的离心力在公路沿线传播。此外亲草种子还可以与作物种子混杂并随之借人力进行传播。
4.种子的寿命长且萌发不齐
相对于作物而言,所有的杂草种子的寿命都较长。藜的种子最长可在土壤中存活年,繁缕的种子可存活年,野燕麦、早熟禾、马齿览、荠菜和洋漆的种子都可存活数十年。杂草种子常有某些机制使其保持休眠状态,如具有坚硬、不透气的种皮或果皮,种子抑制萌发物质的代谢,种胚的后熟,萌发对光的需求等。保持种子休眠的机制,同时也是导致杂草种子萌发参差不齐的主要因素。
此外,杂草种子的多样性也会影响种子萌发的一致性。休眠度不同的种子,对萌发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不同。如滨藜可以结出三种类型的种子:植株上层的子粒大,呈褐色,当年即可萌发;中层的子粒较小,黑色或青黑色,翌年才能萌发;下层的子粒最小,黑色,第三年才能萌发。藜和苍耳也有类似的情形。萌发不整齐是杂草适应逆境的重要特性,它可以使杂草避免被人类或其他恶劣环境一次清除。
5.有性生殖方式复杂
杂草可以是自花或异花传粉受精,还有一些杂草同时具有这两种传粉方式。如宝盖草、饭苞草都有保证自花传粉受精的闭花和保证异花传粉受精的开花两种类型的花。异花传粉可以增加杂草的变异,从而增强杂草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而自花传粉则可以保证在环境条件不利时或个体单独生长时杂草的结实和种族延续。另一方面,杂草自花传粉还有利于在不利环境中筛选的少数有利基因型,在新环境中迅速取得群体优势。此外,杂草还具有无融合生殖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保持某些在有性繁殖方式下不孕的杂合基因型,从而更有利于保持杂草的杂合性。
这么多优势,难怪繁殖能力强!对于这一点我们得从多角度方面看待!虽然因为它的繁殖能力强而令农民烦恼,但若我们利用这些特性在其他有益作物上,那就是大大的获益了!总而言之,凡事都具有双面性,若是一叶障目,那当然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