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赶圩是每隔2天一次,赶圩的日子是异常热闹的,满大街挤得水泄不通,有点过年去车站的感觉。可是,这在孩子们的眼里完全不是事,反倒觉得更来劲,因为可以去吃平常吃不到的东西,可以看平常看不见的世界。
赶圩当天,会早早的起床,穿上头天晚上就准备好的自己最好看的衣服,吃了早饭就跟着妈妈还有同村很多人一起出发,那时候没有车,经常要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但是,心里乐意。
到街上,就会看见街的两边摆满了好吃的,想吃什么就跟妈妈说,那时候,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妈妈会尽量满足,而妈妈自己却不吃。
下面就盘点10种当时爱吃的:
第一种:米粉
这个必须放第一位,因为最爱吃这个,红油米粉,还加了肉末跟*豆,每次都吃得精光。
第二种:馄饨这个是街上阿姨现包的,热气腾腾的,皮跟馅都超级好吃,这个有点贵,偶尔吃一次就特满足。
第三种:冰棍夏天最爱吃这个,1毛一根,现在想来,就是白糖加白开水的味道,但是那时候觉得特好吃。
第四种:棉花糖边吃边笑,又甜又好玩。
第五种:油糟粑粑一元五个,又香又糯,直到工作以后回去还特别爱吃,只是现在一元改成4个了。
第六种:牛杂在当时来说,这有点像外来食品,但是一点都不受排斥,每次妈妈只允许买一串,往往会纠结到底买哪种。
第七种:爆米花一般有玉米跟米做的,设备摆在路边现场做,很香。
第八种:泡果每次都舍不得吃,先用口水舔上无数次。
第九种:豌豆饼老的豌豆跟面粉一起油炸的,又香又脆。
第十种:油条现在是早餐,在以前是零食